
「紙教堂Paper Dome」於1995年阪神大地震時興建,當時在日本紙教堂是集會所也是教堂,更是震後重建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橋樑,所以這裡也被稱為是社區營造、交朋友的地方。1999年台灣921大地震重創台灣地理中心-埔里,2005年1月,因緣際會之下「紙教堂」移至台灣南投縣埔里鎮桃米村,「紙教堂Paper Dome」象徵的是人類生存意志的強韌。
※點選上方位置路徑裡的首頁景點特輯專欄~會有更多不同的主題景點介紹喔※
「紙教堂Paper Dome」象徵的是人類生存意志的強韌。
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紙教堂Paper Dome不僅僅是集會所、教堂,更是震後重建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橋樑。四年後台灣中部被一場規模7.3的「921」大地震襲擊,雖然因為地震家園被無情摧毀,許多家庭的天倫夢瞬間破滅,但災後重建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愛與互助是股多麼強大力量。2005年,新故鄉基金會董事長廖嘉展受邀參予阪神大地震十週年紀念活動,致詞時說:「當Paper Dome功成身退之後,能不能將它移築到台灣,作為台灣和日本在社區營造及地震社區重建的交流平台?」,2005年底「紙教堂Paper Dome」正式移至台灣南投縣埔里鎮桃米村。
這座充滿重生意義的「紙教堂」,外牆是採用玻璃纖維浪板構築而成的長方形,內部則是由長5公尺、直徑33公分、厚度15公釐的58根紙管建成,在神田裕神父、建築師坂茂兩位重要推手以及義工和社區居民、教友的無私付出下,在阪神大地震後八個月的9月17日舉辦完工典禮,義工們並將此新建物取名為「Paper Dome」。
在了解紙教堂背後的故事和意義,所呈現的感覺令人更為感動,夜晚點燈後的紙教堂就像黑暗裡的一盞明燈,帶著眾人的期望和寄託在夜裡綻放光芒,讓人感受人與人之間愛的力量是多麼強而有力!深刻體悟人類的求生意志竟是如此強韌!
回想當時日本阪神大地震,這座教堂是許多人的心靈和希望的寄託。當時的他們面對著被摧殘得殘破不堪的家園、和親人天人永隔的沉痛,紙教堂或許是他們當時唯一能讓心靈平靜、暫時忘記傷痛的地方,更傳達人與人之間的互愛互助。紙教堂美麗的不僅是本身,而是它如何讓災民們找到重生的信念和前進的力量。
明亮的紙教堂倒映在水面上,令人陶醉的離不開目光~有時間來到這裡走走,當你了解它背後的故事,同樣體驗過天災無情的我們,相信你一定也能深刻體到它所象徵的意義和信念。